首页 常识

716是什么意思(利用"叠加效应",掌握微习惯法则助你青云直上)

100人浏览   2024-09-02 09:22:05

什么是“716”,一周上七天,每天工作16个小时,最重要的是靠的完全不是所谓的自律,而是规律,而是一种“叠加效应”。那接下来,我就从 “叠加效应”、意志力VS微习惯、日常好习惯的九大原则以及如何通过“叠加效应”培养我们微习惯这四大方面入手,让我们的职场下半场过的更充实与自信。

01

“叠加效应”知多少

通俗地来讲“叠加效应”是指的是当我们认为一件事儿对我们自己有利,另一件事儿也对我们有利,这时候有可能原本第三件事儿对我们不利,但却由于第一、二件事对我们有利而变得有利。同理的,当几件事儿对我们都不利的时候,我们就会有种心理作用对其他的类似的事情转变看法,默认为它们也会自己不利。

这样的一种现象对我们来讲就统称为“叠加效应”。

通过上面概念的介绍我们就应该清楚,这种“叠加效应”对我们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可以让我们自动产生一种“变废为宝”的思考问题,反之就会让我们在大脑早早地进入了一种“闭环思维”。比如有人告诉你我们可以通过写作获取收益,但是因为你之前写过,没有章法的写作。写了一段之后,发现并没有像别人说的那样获取收益,进而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此时一旦有其他人再来告诉你,他也跟你有类似的经历,写了好久没有获取收益。那种写作变现属于骗人的想法就会在大脑里产生叠加效应,让我们对即便是创作平台给的再好的机会也就不会信任了。这是很多人会陷入的一种困境,也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很难靠自己跳出的坑。

这样是为什么我没有在刚开始的时候就告诉大家我是如何帮同事小美解决问题的原因,必须先把思想扭转过来,再去对症下药,才能够药到病除。

好,理解到了这一层之后咱们就来看看具体的问题,为什么很多人在家办公一段时间之后,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整个人在心理上会产生排斥的一种现象。

短时间内我们在新的办公环境中效率会很高,这个可以说是靠的自律,对新环境的好奇,新的办公模式的新鲜感,让我们对工作本身有了期待。一旦时间长了之后,这种新鲜感过去了,就将问题转移到了工作本身上。这也是“矛盾心理”产生的源头

解决这种问题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微习惯而非自律,至于为什么,接下来咱们来好好分析下具体的原因,希望大家能够在每次解决问题的时候,直接问题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02

意志力 VS 微习惯

1、靠意志力实现高效办公,为何总是不长久

很多人对意志力这个词儿都不陌生,之所以被大家熟悉,也因为“叠加效应”在起作用。刚开始自律对我们每个人都是积极的作用,但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对于不少的人来说,它的副作用就越来越大。

当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偶像”,还有一些明星在宣传自己,打造个人人设的时候,讲到自己有多自律时,然后取得了现在的成功时,我们内心里是对他们充满敬畏之情的。甚至觉得别人之所以成功,那是应该的,因为他人足够的自律。说真的,这只是我们看到的表面的现象。做到自律不单单是靠意志力来完成的,真的靠意志力逼着自己走到成功的几乎没有,即便是有,也很难长久。

对于意志力的为什么不能够长久支撑我们去执行,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损耗”。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在他的《意志力》一书中提到这样的一个经典实验:

鲍迈斯特邀请了一些大学生作为受试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禁食后来到实验室,现在他们已经非常饿了,实验室中散发着诱人的巧克力曲奇饼的香味。在放有萝卜和曲奇的桌子上,鲍迈斯特将受试者随机的分为两组,一组是曲奇饼组,可以吃曲奇;另一组是萝卜组,只准吃萝卜。


为了加大诱惑,实验人员离开实验室,让学生单独与萝卜和曲奇待在一起,透过小小的隐形窗户观察他们。萝卜组的学生显然在与诱惑作斗争。很多学生热切的盯着曲奇许久后才认命地吃起萝卜,而且表情很勉强。有些学生拿起曲奇闻了闻享受着巧克力的香味。几个学生不小心把曲奇掉到地板上,又迅速拾起放回碗里,避免被人发现知道他们做了坏事。但是,没人真的忍不住吃了曲奇,大家都抵制住了诱惑,只是有些人差点投降了。


就实验而言这一切都不错。它说明,曲奇确实非常诱惑,需要用意志力来抵制。


然后实验人员把学生带到另一个房间,让他们做一些根本没有解的几何题,说是看看他们有多聪明。实验人员观察他们能坚持多久才放弃,这可以测得他们的总毅力。


实验结果表示,可以吃巧克力曲奇的学生,一般坚持了20分钟;受到诱惑且只能吃萝卜的学生,一般坚持8分钟就放弃了。最后经过研究人员的分析,吃萝卜组的学生在成功的抵制了巧克力曲奇的诱惑后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就没有剩下多少精力做几何题了。

上面的这个实验其实就是在很好的说明一个问题,我们做决定事实上是非常消耗能量的,那么我们在家办公跟在公司办公也是一样的道理。在公司我们不必靠意志力逼着我们去做工作,因为我们知道来这里就是需要办公的,而且会有同事、领导不断的来刺激我们。

对于做工作本身不存在意志力消耗的问题,而在家办公,孩子、家人、做饭、家务等等,拒绝做这些事情来做工作,这本身就消耗了很大的能量。那么再想高效的办公,谈何容易。

2、微习惯如何让我们结合意志力实现高效办公

谈到微习惯,可能大家对这个概念还比较陌生,没有关系,这里给大家做个介绍:微习惯这个概念我是在美国著名作家斯蒂芬·盖斯的《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一书中看到的。

微习惯体系的基础在于“微步骤”,那些小得不可思议的一小步。把事情分成非常细小的步骤,完成这些步骤甚至不需要消耗我们的意志力。按照微习惯策略行动,就是少量的意志力去强迫自己做一件事儿,意志力不被大量消耗,这也是我们办公高效的基础。

总结起来就是,微习惯就是你强迫自己每天做的微不足道的积极行为,记得一定是积极行为,这样就可结合我们文章开头介绍的“叠加效应”,让每一次的微习惯都能够起到积极的效果,进而养成习惯

比如我们想要养成俯卧撑的习惯,很多人的操作就是每天坚持做30个,每天坚持做50个,一般这样制定计划的人都很难坚持下去。因为一件事儿在还没有养成习惯之前,就将其指标化,一旦有了具体的数字,就导致很多人在制定计划之后,连开始行动的勇气都没有,更不要说长久坚持下去了。

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其拆解,刚开始的时候1个就好。我之前给他人说的时候,别人会觉得很可笑,这一个有什么用啊。与其做一个“装装样子”倒不如不做,因为你每天做一个,做半年也没什么效果啊。如果只是做一个,那确实对我们增肌,加强身体锻炼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但是它有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执行它不需要我们消耗太多的意志力。想到就可以执行,一次就可以完成。这种让自己动起来的步骤,能够直接甩开大部分靠意志力去执行的人。

我通过这样的微习惯,养成了很多好习惯。比如准时起床,闹钟定的是七点,闹钟一响,我会先起身把闹钟关掉,然后开始穿衣服,冬天的时候说实话想要从暖和的被窝里起来,确实太难了。但我在闹钟响的那一刻压根儿就不给自己去思考的时间。关闹钟,起床穿衣服,然后洗漱,做饭,喝杯温开水,坐到书桌前开始一天的工作。

这也是我们经常会提到的一句话:做事儿,做任务,要先完成再完美,关键在于执行,执行完了之后再来更好的优化,计划越复杂,完成的概率也就越低。好,接下来咱们来谈一谈,日常中培养我们微习惯有哪些原则,以便我们更好的去学习它。

03

培养日常习惯积累的五大原则

在第一章节我们提到了“叠加效应”,在运用到日常的微习惯中也应该如此,不断地去积累日常的习惯。但在进行习惯习惯练习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的是: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些事项?它们应以何种顺序执行?每一项活动需要消耗多久?等等。

谈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美国著名作家马歇尔·古德史密斯和马克·莱特尔合著的《习惯力:打造让你终身受益的微习惯》一书中,作者给出了很有建设性的原则,希望咱们能够真的掌握它们,并很好地运用起来。

1、将积累的习惯与现有习惯相联系

最简单的记住习惯的方法就是在一个现有习惯之前或者之后完成。因为之前的习惯已经养成,在做事儿的时候就不会遗忘。就像我们在开车向左转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先查看一下路况再决定是否要执行左转的习惯一样。这样可以保证我们在执行日常习惯的过程中,连贯性地开始下一个动作/习惯。

2、花五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完成每项习惯

当然这个并不是说非要固定,每个习惯必须是五分钟,而是尽可能地将内容进行拆解到足够简单,然后去完成。我们可以将五分钟看成是个阀值,超过这个阀值,我们可以将其再次进行拆解,知道我们可以很轻松地去完成它。

3、制定日常计划这个微习惯不要超过半个小时

我想大概很多人都会对自己进行日常计划的安排,但这个行为本身也是日常微习惯的一种,计划的制定是为了让我们的日常梳理的更具有可执行性,但你绝不是大刀阔斧的把之前的习惯全部否定,或者全部按照新的模式来。那样太消耗意志力,而且制定出来的计划并不一定具有可行性。这个可以花费5分钟、10分钟、甚至20分钟,但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或更长的时间。

4、培养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

有些习惯,我们不必每天都完成,或者每天都计划。比如我家里养的金鱼,夏天我会每隔一星期换一次水,每日喂两次。冬天我会每隔半个月更换一次水,每日喂一次。时间也固定。在每次喂食的时候,小鱼都游到上面长着嘴巴来吃食儿。

5、使用清单管理流程

习惯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儿,它是我们应该提前决定的一系列对我们个人而言非常重要的行为。比如健身、饮食、按时休息等等,我们需要将每一个需要积累的习惯逐步列入清单中,以便我们可以经常性地思考。千万不要将每天制作的计划清单,随意写在一张纸上,今天写了,隔天就不知道丢哪儿去了。这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所以一定要坚持持续性地管理制定和实施。

当我们知道培养微习惯的规则之后,再结合第一章提到的“叠加效应”,培养我们的微习惯,让我们可以实现高效办公达到不受办公环境的影响指日可待。咱们来一起学习下,如何培养我们的微习惯。

04

如何培养我们的微习惯

马克·莱特尔说:一个得不到执行的念头只会消亡。

在前面介绍了那么多内容之后,真正有趣的事情开始了,那就是执行,将前面介绍的内容作为基础,通过接下来的具体步骤来打造自己的微习惯,打造本身可不就是微习惯的一种表现嘛。这里给打击罗列有五条,每一步都层层递进,也更容易被我们接受和执行。这里一共给大家整理了五大步,咱们一起来看看。

第一步:选择适合自己的微习惯和实施计划

我们一直在谈微习惯,之所以说它微,就是因为它小,执行它需要消耗的时间短。但是如果你因为它这样的特性,着急着同时建立多个微习惯的话,可能我在接下里的几个月里一个微习惯都养成不乱了。为了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这里必须作出取舍,但是这种取舍,我觉得是非常有必要的,尽管它确实很困难。

这里给大家的建议:同时追求的好的微习惯的数量不要太多,最好不要超过三个,最多也就三个。数量大了之后,即便是它们很容易完成,也会消耗我们大量的精力,完成的效率会大打折扣。

制定的几个微习惯,我们还可以来回切换着去做,或者混合着去执行。比如去健身房里做组俯卧撑,开车去健身房或者慢跑五分钟等等

第二步:挖掘每个微习惯中的内在价值

爱比克泰德曾说过:是否真有幸福并非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人的习惯。

好习惯太多了,那难道我们每一个好习惯都去培养吗?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对此作出一个合理的评估。我们之所以要花时间、花精力培养我们的微习惯,就是想在日后能够享受到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比如很多人学写作,写了一个月两个月就放弃了。因为写了之后没人看,也没有任何反馈,这种方式就很难看清楚写作这个微习惯背后的价值。比如下面这一步谈到的反馈机制。

第三步:建立回报机制,以奖励提升成就感

写作不建议自己写,而是要在大平台上输出,这样不仅可以得到反馈,还能够针对一些具体的指标,网友们的反馈进行内容的调整,当然还会有收益。提升我们的思维逻辑,写作能力,又有收益。

这种反馈机制可以给我们不断的增强反馈回路,不断地来刺激我们对这个习惯的执行,形成正向激励,也就会越来越顺,习惯也就越容易养成。

第四步:记录与追踪完成记录

当我们想到某件事时,立刻把它写下里,就意味着把它提升到了比其他想法更重要的位置上。比如锤子手机研发的闪念胶囊的小软件,我就特别喜欢这个功能。因为离不开手机,所以会随身携带,如果让我们随身携带个笔记本也不现实。

在这些软件中我们可以记录自己的微习惯的完成情况,以及后续的执行情况。将具体的执行量和完成情况记录下来,你会发现一种习惯养成之后,你很难丢掉它。比如我微信中建立了一个小群,每日分享一句话,三年多的时间里,分享了60多万字。从刚开始有人监督,到现在的自动化输出,负责人主动进行整理。有记录,有追踪更容易让我们培养成好的微习惯。

第五步:习惯养成的标志

我们前面做了那么多,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说我们已经养成了好的习惯呢。这里有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信号:

  1. 没有抵触情绪
  2. 行动时无须考虑
  3. 你不再担心这件事儿会漏掉
  4. 常态化,我不会为了自己做这件事儿或者某一次没做而导致情绪波动

有了上面这几种信号,说明我们已经养成了某种微习惯。好的习惯并不会让人兴奋,它们只是对你有好处而已。你会因为它们而对生活更有激情,但别指望行为本身也是如此。

相关推荐
护肤的正确步骤是哪些?
2024-09-21 1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