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姜维怎么死的真相(谁也没有想到历史上姜维之悲惨结局)

100人浏览   2024-10-03 09:08:31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今,甘肃伏羌西南)天水也。少年丧父,被母亲抚养长大,他喜欢郑玄(东汉末开创的经学。成年后在本郡当过“上计掾”,在州府当过“从事”,后升为“中郎将、参天水郡军事”。

建光六年,诸葛亮北伐。当时,姜维与功曹粱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跟随天水郡的太守马遵在外县巡视。马遵听闻蜀军打来了,当地各个都欢迎蜀军到来。王雪晶怀疑姜维等人都已经怀有异,便瞒着他们,独自一人去了上邽,关闭了城门。姜维等人发现了马遵已走,就追到上邽,看到上邽的城门已闭,他们只得退往冀县,冀县的城门也关闭了。他们无路可走,只好去蜀汉军营投奔了诸葛亮。

当时正赶上马谡失街亭,诸葛亮兵退兵。就把他姜维汉中,任命他为丞相府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官衔,封当阳亭侯,这时他年龄只有二十七岁。诸葛亮对姜维极为器重,说他非当年的马良与李邵可及;说他“忠勤时事,思虑精密”,“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姜维的尤其可贵之处,是他“心存汉室”。

诸葛亮决定:把自己所知道的军事学识,完全传授给姜维,然后,送他到成都觐见后主,请后主予以重用。姜维很专心听诸葛亮的教诲,后主也先后升姜维为中监军、征西将军。

建兴十二年(公元214年)诸葛亮去世,姜维被召回成都,改任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

延熙元年(公元238年)跟随大将军蒋琬率大军进驻汉中。其后,蒋琬任大司马,姜维任司马。延熙六年,任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十年,升为“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当年,汶山平庸夷反,姜维率军平息了叛乱,又出陇西、南安、金城界,与魏大将军郭淮、夏侯霸等战于洮西。

姜维前后一共有九次用兵,《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所说的地点有差别。

第一次是在延熙十二年。当时,费祎常常不听其计谋而限制他,不让他带足够的兵去打仗,只拨给他不超过一万人。他向姜维说:“丞相犹不能定中原,况吾等乎?”姜维带着一万兵去打陇西郡,被邓艾打败。

第二次,延熙十三年,费祎让姜维再去打一次,而所给的兵也是不到一万。姜维不仅不敢像诸葛亮那样指向上邽或五丈原(诸葛亮有十万兵以上),也不敢再到陇西找邓艾打,而绕到更西面的西平郡(青海西宁一带),结交了许多羌人领袖。费祎在延熙十六年春死,姜维这才稍能施展。他从延熙十六年起打了五年,共打了五次,即他生平用兵的第三次至第七次。

第三次,延熙十六年夏,他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攻南安城,久攻不下,魏方的雍州刺史陈泰来救,姜维于粮尽之时退兵。

第四次,廷熙十七年,复出陇西,守狄道长李简举城降。继续进攻,斩杀魏将徐质,攻下了狄道、襄武两个县,把狄道县与临洮县、河关县三个县的人民,带回西蜀(当时,西蜀苦于户口太少,兵丁太少)。

第五次,延熙十八年,他率领车骑将军夏侯霸,共击魏方雍州刺史王经,杀了王经的部队几万人;于魏方的征西将军陈泰及安西将军邓艾带了很多的魏军来救之时,撤退,扎营在(今,甘肃成县西北)钟题。

第六次,延熙十九年春,他从祁山的一路进攻至段谷(今,秦水西南),被魏将邓艾打得大败“星散流离,死者甚众”。失败的原因是,事先与镇西大将军胡济约好在上邽合兵后进攻,但胡济没有按照预定的日期到达,故战败。

第七次,廷熙二十年,姜维听到诸葛诞在淮南造反,就再集合了几万兵出骆谷,到沈岭。这时魏方在一条小长城之下屯积的粮食很多而守兵甚少,探听姜维来攻十分惊恐。司马望带兵抵御。邓艾从陇西赶来相救,帮助司马望坚守这个长城。任凭姜维如何挑战,司马望与邓艾二人总是坚守不出。姜维与司马望、邓艾相持到次年(景耀元年,公元258年),听到诸葛诞兵败身亡,这才撤退回成都。

第八次,景耀五年(公元262年),他向后主建议,杀掉坏宦官黄皓。后主不仅不采纳,而且告诉了黄皓,叫黄皓到姜维那里谢罪。姜维不敢留在成都(怕被黄皓暗算),就带兵去洮水北岸的洮阳,在侯和遇到邓艾,又被邓艾打败。他不敢回成都,留在甘肃西南部的沓中。

第九次,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司马昭大举伐蜀,分兵三路:第一路,叫邓艾带三万人把姜维牵制在沓中;第二路,叫诸葛绪带三万人打祁山,断姜维的归路;第三路,叫钟会带十几万人翻越秦岭,进取汉中。

钟会带领十几万人分别由骆谷、斜谷、子午谷,都翻越了秦岭,进抵汉中的外围的两个城;汉城与乐城。这两个城,各有五千人把守。钟会只叫部队对他们包围监视,而不必忙于破城,只须阻止城內的兵去救汉中。钟会在孤立了汉中以后,不费吹灰之力,将它占领。阳平关也被他收买了一个姓蒋名舒的攻下。守关的将领傅佥,力战而死。

姜维听到汉中失守,不再和邓艾死缠,抽兵东下,到了阴平桥头,与张翼共守剑阁。张翼原本是与傅佥守阳平关的。关破了以后,张翼带了残部向南走,遇到姜维的兵,会合在一起,共守剑阁,抵挡钟会的大军。

不曾料到邓艾竟然由阴平直接翻山,穿过七百里的无人之境,经江油县到达涪县(绵阳)。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在绵阳抵挡邓艾不住,退往绵竹。邓艾追到绵竹,诸葛瞻战死。邓艾长驱直入,到达成都。后主听了谯周等人的话,捆绑了自己,走到邓艾军前,向邓艾递了降书。邓艾欣然接受,解了后主的绑。后主这时候已经下诏书给姜维,叫姜维投降。姜维与将士从剑阁走到郪县(三台),打听消息,接到了严令投降的诏书,全军将士都气得“拔刀砍石”。

钟会的大军追他们,从剑阁迫到了郪县、涪县(绵阳)。姜维只得就在绵阳,率领部队向钟会投降。

钟会对姜维不仅很有礼貌,而且推心置腹,竟然成为最好的朋友。钟会与姜维“出则同辈,入则同席”。钟会告诉他的长史杜预说:“拿姜伯约比中原的人士,他好过了诸葛公休与夏侯太初”(姜维的字,是伯约;诸葛诞的字,是公休;夏侯玄的字,是太初)。

钟会只见到姜维的能力,不曾识得姜维的内心。姜维在内心里实在不愿意投降。他的投降,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他有一套极苦心、极大胆的“阴谋”,而目的在于消灭已经侵入的魏军,让后主重新登上皇帝的宝座,先恢复汉的益州领土,再收复整个的江山。

他的办法是:劝钟会第一步除掉邓艾,第二步申讨司马昭,第三步自为天子。他留下了一个第四步,不曾告诉钟会。他的第四步,是杀掉钟会,让后主再做天子。

钟会果然听他的话,向司马昭诬告邓艾,说邓艾图谋不轨。司马昭派人用囚车把邓艾装载回京。中途,有刺客把邓艾杀了。这刺客,可能是钟会派遣的;也可能是姜维暗中派遣的。邓艾死了以后,司马昭对钟会发生怀疑。他亲自带了十万兵来到长安,而且又叫贾充带五万兵由斜谷先行由汉中入蜀。钟会心里明白,这分明是对付自己。于是,立刻实行姜维教给他的第二步:对司马昭造反,自称“益州牧”,宣言以魏国忠臣的姿态,声讨奸臣司马昭。

传说,与钟会同来的魏方将士都害怕起来。他们不愿意与钟会一致,对司马昭造反;他们更不愿意于钟会被司马昭打败之时,受到牵累。他们之中有一个人,姓胡名烈,是中级军官,临时想出了一个保命的主意。他散布谣言,说钟会不再信任魏军将领,而只肯信任姜维;又说钟会已经挖好一个大坑,要把魏军将领全部活埋。于是,魏军将士便在某一天暴动了起来,杀掉钟会,也杀掉姜维。

事实是:钟会并没活埋魏军将领之意,只想派姜雏带领五万兵当先锋,北上汉中,与贾充对敌。

姜维倒是真想找机会杀了钟会的。《华阳国志》记载了他写给后主的一封密函:“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姜维的全套计划,不幸败坏在胡烈一人所造的谣言上。姜维一生清廉、好学,不仅功业彪炳,私生活也确不愧为“一时之仪表”。只是他死得太可惜了、太可悲了。

相关推荐